熱點資訊
開學后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?教育部回應
人民網北京2月9日電 (記者孫紅麗)今日,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點人群、重點機構、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,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會上,有記者問,兒童是需要重點保護的人群,在中小學開學之后,將重點采取哪些疫情防控措施,來保障師生的健康和校園正常教育教學秩序?
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、一級巡視員劉培俊表示,中小學數量巨大,在校學生人多密集,年齡偏小,而且活潑好動,個人防護能力相對較弱,可以說在疫情防控期間,保障中小學生健康的難度大,保障中小學正常教學秩序的任務重。
劉培俊介紹,今年春季中小學開學后,教育部門將指導中小學全面落實國家疫情防控“乙類乙管”的政策要求,按照學校疫情防控的操作指南,統籌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,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:
第一,確保學生身心健康。開學返校前一周,要求學生居家每日開展健康自測。返校后,連續7天開展健康監測,要動態掌握師生的健康狀況,做好健康服務跟進。師生入校時要測量體溫,發現發熱等癥狀的師生及時采取留觀等相應措施。
要落實中小學校晨檢和午檢制度、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、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制度等,建立學生健康的信息電子臺賬,提高校園疾病監測預警的信息化水平。同時,提醒督促師生,出現發熱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等癥狀時,不帶病到校工作或者學習,引導師生做好康復期健康管理,不組織、不要求康復期的師生參加劇烈活動。
指導學生健康飲食、規律作息、適度運動、日常防護,樹牢健康第一的理念,履行個人防護的責任。學校還要根據實際需要,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、心理咨詢指導和心理援助服務,引導學生形成并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。
第二,保障學校正常秩序。中小學校充分做好教育教學準備,沒有疫情的地區,學校開學后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,針對學生學習實際情況,合理安排教學進度,認真執行國家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,確保教育教學質量。
第三,增強學校的防疫能力。教育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,支持加強中小學衛生室、保健室的建設,配齊醫護專業人員,配備充足必要的藥品、醫療設施設備和抗原檢測試劑等防疫物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