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衛生與食品安全
食品標簽解讀之——讀懂配料表
食品標簽是指預包裝食品容器上的文字,圖形,符號,以及一切說明物。一般包括:食品名稱、商標、保質期、生產日期、保存方法、營養成分表、配料表、生產廠家、地址、廠家資質以及食用方法等。
但是,對于大多數人來講,看食品標簽就只會讀簡單的生產日期、保質期等,接下來我們就依次教大家如何解讀配料表以及營養成分表。
讀懂配料表 食品配料也叫原輔料,是指在食品的加工或制造過程中使用的,并在產品中存在的任何物質,包括食品添加劑。在通過配料表篩選食品時,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: 1、根據法規,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,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,加入量不超過2%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。也就是說,越排在前面的含量越高。我們可以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來看一下: 比如在這個聲稱是巧克力制品的食品中,排在配料表中的第一位是白砂糖,這就意味著我們吃到的糖比巧克力要多。如果大家想要購買橙汁的話應該選擇以下哪種更好呢? 2、對于同類產品,配料表越簡短越好。我們可以通過對比下圖中的兩種酸奶的配料表來看理解。 同樣是酸乳的配料表,第一款的配料表中相對第二款而言,多了白砂糖、乳清蛋白粉和食品添加劑,在口感上來說第一款肯定會更甜,但是如果從健康的角度出發,當然是第二款更好。 3、警惕隱藏的風險。在一些食物配料表中,還可以發現許多隱藏的不利于健康的成分。比如配料表中的隱形反式脂肪和糖。常見的反式脂肪如:植脂末、氫化植物油、人造奶油、起酥油、代可可脂等。常見的添加糖有:如白糖、砂糖、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、糊精、麥芽糊精、淀粉糖漿、果葡糖漿、麥芽糖、玉米糖漿等。 總結一下,食品配料表我們需要:一看排序,二看長短,三看名稱,找出隱藏的風險。